感謝與期望
南台灣陽光多,但學術資源不及北部。如果學校定位在技職體系,可能感受更深一些。基於種種考量,所謂的跨領域會議與論壇,自然顯得較多。與不同領域的人,聊天雖不錯,在學術交流上,遺憾也不會少。
隨著諾貝爾經濟獎幾次落在賽局與行為經濟學、實驗經濟學等領域,實驗經濟學確實可算是「當紅炸子雞」。容我搭個便車,王教授的論文(第三篇)提到:「實驗經濟學一般須遵循下列方法論的指引:利用現金作為報酬、全面公開實驗過程、不採用欺瞞方式等」,我自己曾經在一校內計畫書(funding proposal)裡,提及提供現金誘因給參與者,在實驗結束後,績優者另有獎金。結果一位匿名審查人寫道:「發給獎金,違反研究倫理、信度、動機」;另一位匿名審查人質疑 code of research ethics,寫道:The issue about rewarding students (…for … and … for …) should be reconsidered. In my own training, rewards such as these might affect participants’ motives and in turn, the result and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study. 不敢想像如果這兩位審查人,置身於實驗經濟學大型會議中,將有何反應?關於減肥話題,西方人有一俗話:If you cannot beat them, join them. 我稍加修正:If you cannot beat them, stay away from them. 在座的各位 老師、同學,我們無此困擾 -- 大家都是基於對經濟學教學之熱愛、專研與執著(所以,同質性夠強吧),共聚一堂切磋、學習。沒有行禮如儀的空架子,更沒有停課而來的職業聽眾。
1969年創刊的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在這本論文集裡,被引用的次數不少。它可算是經濟學教育的最重要期刊,與美國經濟教育委員會(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以及美國經濟學會的經濟教育委員會(Committee on Economic Education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密切合作,旨在於強調經濟學教學技巧、教材與課程的創新與評價。國內似乎沒有類似的專門期刊、組織。國內可以做、只是沒有做的,是一群有理想的經濟學第一線教育工作者,自發性地形成一核心團體 (core group),沒有頭銜、不需組織章程,很有默契地在各校輪流召開研討會或研習營,沒有經費,也無妨。將近二十年前,我在美國求學、任教時,參加過數次Midwest Math Econ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Meetings,就是如此。[聲名大噪後,與會者不乏遠來自 Univ. of Penn,Univ. of Rochester, Cornell Univ.,Univ. of Minnesota,UC system,Duke Univ.,Univ. of Virginia,VPI,UT system 與Univ. of Florida。]
倉促擬妥會議主題、安排論文、邀請與會,多有疏忽與失禮之處,感謝 大家的支持與指教。拜教育部給文藻的97年教學卓越計畫經費之賜,如期舉辦。其實,預算還不及「在文藻砌一塊磚」的單筆捐款。爾後沒有經費,還是可以辦,少了限制,也可能會較滿足大家的需要。
我們今天只是拋磚引玉,也不在乎說出這一個夢想。